海西研究院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

文章来源: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18-05-21  |  【打印】 【关闭

  

  为贯彻落实科技部对2018年科技活动周的总体部署以及中科院举办“中国科学院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的有关通知精神,塑造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的良好社会形象,激发广大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关注和兴趣,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于5月20日举办了2018年度公众科学日。 

  活动当天,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杨桥路园区迎来400余名科学爱好者,他们都是前期通过网络预约参加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公众科学日活动的青少年学生和家长们,在园区大门凭报名编码领取到的《参观券》已经标注了他们预约的课程及参观路线图,园区内穿着橘红色T恤衫的科普志愿者们指引他们到各自上课的地点,海西研究院公众科学日各项科普活动井然有序地开展。 

  科学应是有趣的,为了做好本次公众科学日活动,海西研究院从前期征集到的9个“Fun Science”科普项目中选取了3个适合于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的科普课程——《神奇的形状记忆合金》、《我要发光!》和《神奇的二氧化碳》作为本次公众科学日的重点课程,并同时开放了卢嘉锡纪念陈列室,由福建卢嘉锡科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卢葛覃女士为大家主讲科学家卢嘉锡的故事,作为科学精神传扬课程。   《神奇的形状记忆合金》由副研究员杨洋主讲,她首先通过形状记忆合金在医学、生活、工业等方面的应用案例为大家介绍了形状记忆合金的特点,接着让孩子们动手操作一个安全简单的实验:将形状合金做成的回形针用镊子先在低温酒精中改变形状,再放到热水中,分别观察它们的反应——即刻恢复原状。孩子们通过动手实验、用眼观察感受到了形状记忆的神奇,最后杨洋还为孩子们揭示了现象背后的物理机制。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在读博士研究生闫雪原和罗倪通过将小苏打粉倒入装满可乐的瓶子,让孩子们观察其后发生的现象——气泡迅速地从可乐瓶中冲出,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这便是科普讲座《调皮的二氧化碳》的开场,孩子们的注意力迅速被吸引。通过实验引入讲座的主角——二氧化碳,闫雪原和罗倪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孩子们认识了二氧化碳“调皮”讨喜的一面和“调皮”顽劣的一面,介绍了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孩子们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充分利用科学知识保护我们的家园,为人类服务。   另一项科学实验体验课程《我要发光!》是由在读博士生王卓、徐必平以及在读硕士生敬谭、彭玉曼主讲和辅助实验。他们利用海洋中发光的水母、夏日夜晚飞舞的萤火虫引出大自然中的发光现象,引导孩子们了解自然界中部分发光现象以及荧光棒的发光原理,指导孩子们亲手配置长余辉发光材料即夜光材料来制作各种形状的星空瓶。通过动手实验和制作,激发孩子们探索发光材料及物质世界的兴趣。   

  在卢嘉锡纪念陈列室,参观者深深地被展出的展品所打动,他们在卢嘉锡先生生前的读书笔记和论文手稿边驻足欣赏,不停地赞叹。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无处不在,在他们的文字里,在他们的实验卡片里,也在他们的生活点滴中,卢嘉锡先生C3H3(洁净的习惯、灵巧的双手、清醒的头脑)的科学家方程式在卢嘉锡纪念陈列室中闪耀,值得我们一代一代传扬。 

  

  活动现场

  

  参观卢嘉锡纪念陈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