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举办首届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8-25 | 【打印】 【关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国科学院科教融合工作会议精神,增进优秀大学生对中国科学院的了解,8月19日至8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举办首届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来自北大、清华、哈工大、复旦、上海交大、南大、浙大、中科大、西安交大等九所高校近50名优秀学生参加活动。上海分院院长胡金波、副院长高召兵、王燕分别出席开幕和结营仪式。
在开幕仪式上,王燕代表上海分院向参加本次夏令营的各位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她强调,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她鼓励同学们以此为契机,去更加深刻感受科学本身的无限魅力和深邃奥妙,体验科学研究带来的快乐和力量,同时领悟并传承伟大的科学家精神。她呼吁每一位青年学子,要自觉肩负起“强国一代”的时代使命和担当。
在营期间,高召兵副院长向同学们全面系统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及上海分院有关情况。孙胜利院士、施剑林院士、黄永焯研究员、刘国生研究员、周斌研究员、刘庆会研究员及国际灵长类脑研究中心团队专家分别为同学们作精彩的学术报告,这些报告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渴望。此外,学员们还与陈晓亚院士、何祖华院士等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和科研一线青年科学家及在读研究生们开展面对面、零距离交流,畅谈科研与人生。
在实践教学环节,同学们参观了上海超强超短激光装置、上海光源、上海天马望远镜等国家重大科研设施、科研平台以及国际灵长类脑研究中心等,还走进部分研究所的所史馆和科学家精神基地,体验浓厚的科研文化、感悟科学家精神。
一系列的参观学习交流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同学们都感到收获满满,纷纷表示这次经历将成为他们科研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胡金波在结营仪式上表示,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院75年来,始终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遵循“充分体现国家意志,有效满足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标准,始终坚持“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产出了一大批科技成果,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创新人才。他勉励同学们坚守初心和热爱,尽快成长成为既有学识、又有胆识,既有见地、又有建树,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国际视野,可堪大用、能担大任的栋梁之才,为实现科技强国的宏伟蓝图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本次夏令营活动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教育基地统筹,系统研究院所研究生部共同承办,上海市教委、部分高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单位研究生部主任参加活动。
学员感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郭屹杰
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知识的盛宴。在这段旅程中,我亲眼见证了各研究所在各自领域的卓越成就,也拓宽了我对学科的理解,更深刻体会到了科研工作的艰辛与乐趣。无论是参观重大科研设施带给我的视野开阔和科技浩瀚,抑或是对话讲座中感受到的思想启迪和理性哲思,都让我受益良多。
北京大学 吴金洲
这次活动让我们有幸聆听院士、杰青导师的讲座,与学术大咖面对面交流,更加明确自己研究的方向。贴心的破冰体验,充实的行程安排,多元的院所参观,完善的生活保障……都让这次夏令营活动成为一次快乐而独特的宝贵经历。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感受到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让我们产生了深深的民族自豪感,也认识到自己作为学生与未来的科研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
复旦大学 郭坤硕
本次夏令营活动是一场建立“联系”的旅途,让我们有幸与来自天南海北不同学校、专业、地区的同学们相约科学院。在营期间,上海分院为我们安排了许多场与科学家直面交流、讨论的环节,我们不仅从导师们的故事里收获了关于生活、学习的建议,也得到了在学术、工作方面的指点,我们与科学家建立了联系。衷心感谢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为我们提供了夏令营这个平台,使我们有机会与这么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同学相遇并建立联系,了解到科学研究的最前沿。
上海交通大学 李俊杰
此次夏令营活动不仅让我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还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对科研的热情和追求。通过参观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各研究所,我们对国家在科技领域的战略布局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对未来的学术道路有了更坚定的信心。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们未来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石,激励我们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南京大学 黄日帆
夏令营活动让我尤为动容的是周仁等老一辈科学家们身上所展现出的爱国精神,他们不仅在各自的领域内深耕细作,追求卓越,更是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国家最需要时回国,在条件最艰苦时仍坚持科技报国。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也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要勇于担当,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余锦晨
这次活动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与科学家面对面的对话环节,我有幸聆听了导师提到的“要将自己的个人兴趣同国家命运紧密相依,带着这种使命感,在发展的早期匍匐下去,潜心钻研,而等你选择站起来时,那已然一鸣惊人”。我深刻感受到,科学的高峰需要这种长征的精气神,匍匐下去,科学的远航需要这种长征的使命感,个人国家,紧密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