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科研成果荣获2023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文章来源: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  发布时间:2024-10-23  |  【打印】 【关闭

  

20241023日,上海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举行,表彰和激励为上海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郑慧琼研究团队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张涛团队共同完成的“空间微重力对植物从种子到种子生长发育作用机理研究”项目喜获2023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分子植物卓越中心为第一完成单位,分子植物卓越中心郑慧琼研究员为第一完成人,王丽华为第三完成人,谢俊燕为第四完成人。

自六十多年前空间生物学开始以来,“如何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中获得种子”一直都是各航天大国空间生物实验重要目标之一。但是,长期空间微重力对地球植物是一种严重的逆境因子,空间生长植物往往表现为株型松散、发育迟缓、难以开花或只开花不结籽等瓶颈问题。本项目立项时,国内外大多空间植物学实验都是二十天以内的幼苗生长阶段或干种子空间搭载实验,只有油菜、豌豆、小麦和拟南芥少数几种植物在空间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实验,研究尚处于空间植物繁殖研究初期,特别是对于空间光周期调控开花和空间水稻的开花结籽研究尚无报道。本项目利用“实践十号”科学实验卫星、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天宫空间站系统地研究了拟南芥和水稻在空间生长发育变化的规律以及微重力条件下植物开花时间控制的分子途径,在国际上首次在空间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实验,解析微重力调控叶倾角等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网络。首次获得空间发育新的水稻和再生稻的种质资源。独创空间极端环境条件下高等植物长周期培养技术,研制了空间专用植物培养装置,对于推动水稻应用于载人深空探测中粮食的可持续生产以及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与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合作完成,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的优势,对推动我国空间植物学研究的技术进步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