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外到太赫兹2022学术研讨会在南通成功举办

文章来源: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22-09-20  |  【打印】 【关闭

  

  9月17-19日,首届“地球与太空:从红外到太赫兹”学术研讨会(ESIT)在南通创新区成功举办。中科院院士褚君浩、童庆禧、薛永祺、王建宇、史生才等出席开幕式。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下称技物所)、南通市人民政府、许健民气象卫星创新中心、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中国光学学会红外与光电器件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聚焦“红外毫米波与太赫兹及空间探测”主题,交流遥感空间探测领域的新进展。

  18日开幕式上,褚君浩院士、技物所所长丁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一处处长孙玲和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新明分别致辞。

褚君浩院士表示ESIT学术会议旨在为空间科学相关科学领域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空间探测科学各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推动空间探测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为促进该领域科学理论发展贡献智慧力量。丁雷在讲话中谈到,红外科学与技术是历久弥坚、发展迅猛、充满活力的学科,已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态势,红外与太赫兹领域的相关研究引领并带动着国际科技的发展。希望大会为与会专家学者搭建交流平台,瞄准解决红外与太赫兹领域难题,加速释放基础研究的创新源动力,推进应用技术升级。吴新明向研讨会召开和《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创刊40周年表示祝贺,并指出南通已进入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期待专家学者们为南通产业创新把脉指向、出谋划策;诚邀院所高校进一步深化与南通的交流合作;希望本地企业主动开展对接,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开幕式由技物所党委副书记童卫旗主持。他讲到,本次研讨会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的背景下召开,正值《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创刊40周年,红外与太赫兹的基础研究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科院对于基础研究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发挥建制化、多学科、大平台等综合性优势,开展有组织、体系化的基础研究。
 

  学术会议环节,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Manijeh Razeghi教授、波兰的Antoni Rogalsk教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史生才院士、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首席科学家李俊研究员作特邀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红外前沿物理与技术、太赫兹与毫米波、遥感与空间探测等领域,分享了各自在超导探测器研制及天文应用、单个蛋白分子太赫兹近场成像、电磁诱导太赫兹探测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红外产业论坛上,来自国内的近30家科技企业,带来了该学科在红外探测、航天卫星、复合材料等产业转化中的科技产品和应用。本次研讨会包含红外物理与技术,太赫兹与毫米波,遥感和空间探索三个分论坛,共收到投稿232篇,其中口头报告64个,海报168份。

  学术研讨会今后计划每年召开一次,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我国红外毫米波与太赫兹及空间探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大会开幕式现场

   

  褚君浩院士致辞

   

  丁雷所长致辞

   

  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新明致辞

   

  童卫旗副书记主持会议开幕式

   

  史生才院士作特邀报告

   

  分会场剪影

   

  展商展台

   

  海报展览

  供稿:综合管理部
  编审:行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