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进展

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揭示细菌ECFσ因子介导的转录起始分子机制

发布时间:2019-05-29 【字体: 】【打印】 【关闭

 5月27日,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张余研究组题为“Structures and mechanism of transcriptioninitiation by bacterial ECF σ factor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是张余研究组在今年早期工作的延续(Li et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本文主要研究了细菌ECF σ因子的结构、ECF σ因子特异性识别启动子DNA序列、以及ECFσ因子起始转录的分子机制,重点探讨了ECF σ因子的σ2/σ4 linker区域的结构与功能。

  细菌基因转录首先需要DNA-directedRNA polymerase (RNAP)与转录起始σ因子形成RNA聚合酶全酶,随后RNAP全酶识别启动子DNA,打开双链DNA形成转录泡,起始RNA合成。细菌的基因表达主要由转录起始σ因子调控。其中看家σ因子负责细菌基本生命活动的基因表达。而Extra-CytoplasmicFunction (ECF) σ因子主要负责响应环境以及胞内信号,开启特异的基因表达程序。

  研究中,作者解析了细菌两个ECF σ因子与RNAP的转录起始复合物,包括大肠杆菌σE(EcσE-RPo)和结核分枝杆菌的σH/E(MtbσH/E-RPo)。结构显示ECFσ因子和看家σ因子与RNAP的相互作用方式类似,识别启动子DNA的方式类似,但是打开启动子双链的机制不同。ECFσ因子的σ2/σ4 linker区域伸入到RNAP的催化活性中心,稳定单链的模板链DNA。因为ECFσ因子的σ2/σ4 linker区域之间没有任何的序列保守性,并且和看家σ因子的相应区域序列完全不同,作者对ECF σ因子的σ2/σ4 linker区域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预测27,670条ECFσ因子的σ2/σ4 linker的二级结构,发现该区域虽然在一级蛋白序列上没有相似性,但是却在二级结构上保守,很可能均以相同的方式和RNAP相互作用。随后作者证明了σ2/σ4linker在解开DNA双链,起始RNA合成,以及脱离启动子DNA进入转录延伸等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

  论文第一作者为张余研究组方城力博士和李玲婷博士。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王晟,浙江大学医学院冯钰研究员以及张余研究员是该论文的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