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进展

城市环境研究所在识别从感官感知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路径研究中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4-09-19 【字体: 】【打印】 【关闭

城市化使得城市居民面临诸多心理健康挑战,例如,拥挤与污染的生活环境引发的焦虑与抑郁症状,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社会压力等问题。由于人类对自然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增加城市居民与自然的接触已被视为提供健康和福祉益处的有效工具。这些源自于自然的心理益处是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CES)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实现过程其实是人们把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通过感官感知转化为心理效益的过程。感官是人们感知外在世界的基础,但感官体验并不能被直接视为健康效益,而只是人们接收环境刺激的初级过程。人们如何通过感官接触,从自然中获得心理效益的路径和机制还尚不清楚。

基于此,唐立娜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景感生态学的跨学科研究,运用心理学和生态学理论建立多学科融合模型,以此理解景观感知属性与CES之间的感知路径机制。研究发现,人们并不能从感官接触中直接获得CES,需要经由“认知解释”与“情绪反应”的中介路径才能从自然中获得福祉。此研究为理解人与自然的直接接触提供新角度,强调在景观规划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人群对景观感知属性的认知与情感反应,从而提高自然为人们提供的心理效益。

研究成果以Enhancing human well-being through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pathways linking landscape sensation to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为题,发表在景观生态学旗舰期刊《Landscape Ecology》。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原文链接

多学科融合模型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