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进展

城市环境研究所与东北大学等机构联合揭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差异与演化规律

发布时间:2025-02-10 【字体: 】【打印】 【关闭

联合国2015年通过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涵盖消除贫困、健康福祉、优质教育等攸关人类发展的核心议题。然而,尽管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系统的发展路线图,各国在落实这些目标时仍面临诸多挑战。虽然已有研究对各国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及其关键发展方向进行了评估,但针对不同目标之间的相互比较研究尚不多见,尤其是各国在迈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普遍的演化规律,以及容易被忽视的指标。

针对上述挑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陈伟强团队联合东北大学王鹤鸣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disparities and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 of nations in achiev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系统性分析了全球各国在不同发展阶段容易忽视的指标,并揭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演化规律。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马凤妹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东北大学王鹤鸣教授、雷曼大学-剑桥大学Asaf Tzachor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陈伟强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作者团队还包括法国图卢兹大学César A. Hidalgo教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Heinz Schandl教授、东北大学张悦博士生、法国政治研究所张晶羚博士生、沈阳大学赵彦志教授、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朱永官院士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

研究团队借鉴发展经济学中的“产品空间”和“经济复杂性”方法,将国家的SDG指标表现视为“产品”,构建了“国家SDG空间”,揭示了全球166个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差异和发展规律。研究发现,全球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其中一部分国家,主要是高SDG得分国家,倾向于在减贫、健康福祉、优质教育、产业创新与基础设施、减少不平等、可持续城市与社区,以及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等领域表现出相对优势;另一部分国家,主要是低SDG得分国家,则在减少营养过剩(肥胖症)、国际贸易中的社会和环境影响、资源使用、废物和排放,以及企业避税天堂等领域具有相对优势。此外,该研究还识别出各国在不同发展阶段容易忽视的领域,如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排放控制、环境污染治理以及营养失衡,亟需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本研究不仅加深了对全球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理解,也为各国制定更精准、更具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实现“不让任何地区、任何群体掉队”的目标。

论文链接

全球可持续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