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要闻 > 院所新闻

“植物工厂系统模型国际培训班”在沪开幕 中荷携手培育未来农业高端人才

发布时间:2025-10-28 【字体: 】【打印】 【关闭

20251028日,由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办的“PIFI优秀青年科学家植物工厂系统模型暑期培训班”在沪开幕。本次国际培训项目基于中国科学院与荷兰科学研究组织(NWO)的双方共识,汇聚了以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为核心的中欧顶尖教学团队,旨在为全球植物工厂这一未来农业的核心领域,系统性地培养下一代掌握前沿系统建模与控制技术的青年科研力量。

开幕式现场嘉宾云集,充分体现了中荷双方对此次战略合作的高度重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韩斌院士首先致欢迎辞。随后,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校长Carolien Kroeze教授通过录制视频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教育与科学参赞Dhoya Snijders博士、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欧洲处处长宁博伦、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总经济师刘刚等嘉宾亲临现场并致辞。开幕式由本次培训班的主要发起人、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朱新广研究员主持。

多位领导在致辞中一致指出,植物工厂与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业工业化、智能化的必然途径,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培训班的举办,是深化中荷两国在智慧农业领域科研合作的具体行动,也是中国科学院布局未来农业、强化对欧合作的重要平台。

本次培训班吸引了来自瓦赫宁根大学、波茨坦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欧洲顶尖院校,以及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逾50名优秀青年科学家。其中中欧学员各占半数,构建了一个真正的国际化交流环境。

10天的暑期培训班中,学员们将沉浸于系统建模培训及前沿研究学术交流(20251027日至116日)。培训班课程内容设计兼具前瞻性与实用性,涵盖了稳态光合作用模型(FvCB模型)、光合作用动态系统建模、基因组尺度植物代谢建模、GreenLab植物生长模型、功能-结构植物模型(FSPM)、植物工厂环境气候建模与控制、计算流体力学(CFD)应用以及智能控制系统等核心议题。培训采用“理论讲座+动手实操”相结合的模式,确保学员能够深度掌握从植物生理到环境控制的整个系统链条的建模与优化技能。

除了密集的课堂学习,培训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包括参观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人工气候室、核心设施中心以及田间试验站,及在南昌的学术交流。这些活动旨在让学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科研场景相结合,促进学以致用。

本次培训班由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PIFI暑期培训班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区联合基金共同资助,展现了国家层面对此方向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的强力支持。本培训班计划打造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年度品牌项目,并以此为核心纽带,积极推动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机构建立更稳固的伙伴研究所关系,共同支撑全球设施农业技术的迭代创新与产业升级。

植物工厂系统模型国际培训班”开幕式

朱新广研究员介绍光合作用检测机器人

外籍学生观察研究材料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