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天之文科普大讲坛2015年第2讲在上海科技馆报告厅开讲。这一场报告也是上海科普大讲坛第46讲,天之文科普大讲坛总第52讲。本期大讲坛,特邀国际知名天文学家Gordon Squires先生,向公众展现当今世界上正在建造的恐龙级超巨型光学望远镜(TMT),分享这些史无前例的大型国际合作望远镜的建设成就,展望它们将带来怎样一个全新的宇宙深度。报告过程中,由天之文中国天文科普网和东方网提供了网络直播。这也是天之文中国天文科普网首次推出了在手机平台上的视频直播。
人类探索宇宙的目光离不开各类天文望远镜的协助。“两暗”是什么?“一黑”怎样成长?为了探索宇宙科学前沿的奥秘,揭开宇宙创生之秘,追寻恒星、行星和生命的起源,天文学家们需要观天的利器,他们正在付出巨大的努力,实现下一次的飞跃。本期主讲嘉宾Gordon Squires 先生系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天文学家,斯必泽太空望远镜的公众事务部副主任,赫歇尔科学中心公众交流部副主任,30米望远镜(TMT)交流与教育事务负责人。参与在建世界最大的望远镜—“30米光学望远镜”(TMT)以及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大型太空望远镜—斯必泽、赫歇尔、开普勒、银河演化探索、NuSTAR、WISE等项目的合作。
Gordon在报告中提到,三十米望远镜(TMT)是世界上正在研制的最大的望远镜之一,已于2014年10月开工,建造在夏威夷州莫纳克亚山的休眠火山顶上,预计在2024年开始运作观测。TMT是一个大型国际合作项目,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和印度的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签署协议参与了本项工程建设。目前,中国国家天文台也联合及相关科研机构一同成为TMT的建设合作伙伴。
关于“为什么要建造三十米望远镜”,Gordon以人类对土星的认识为例,借助于每个时代最大的光学/红外望远镜,人类总能看到土星前所未知的现象。从一开始以为土星环是土星旁边的一对耳朵,到后来意识到那是一个环,到再后来更清楚地认识土星的大气分布和物质组成分布等,这都是人类智慧与望远镜技术的提升、口径的增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据Gordon介绍,TMT由492块独立的六角型小镜片拼接而成,这些小镜子在强大的计算机控制下协同工作,其效果就相当于一面口径30米的超级大镜子。它采用先进的自适应光学成像技术,可以克服大气层的扰动而活动超高清晰度的影像,其清晰度可达当今世界最大的凯克望远镜的3倍,远远超过著名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其强大的集光能力和前所未有的分辨率意味着我们会发现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宇宙现象,它可以深入研究我们银河系中的无数恒星,也可以对河外星系群,甚至可以探测宇宙极早期的微弱星光,揭开早期宇宙中恒星诞生与爆发之谜。
“Hello, TMT”和“侬好,TMT”是临近报告结束时,Gordon号召大家共同录制一段致TMT的视频时的呼喊的口号。Gordon说,他们这个团队已经去往印度、中国的北京,现在在上海,即将去广东等地方。他们希望今后在每个地方,都能录下一段视频,希望让每个参加报告的人的笑脸都出现在视频中,借由这样一种形式加入TMT社区中。来自于TMT合作者的民众们的支持,对于TMT来说,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