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柴之芳作客上海硅酸盐所第十五期“东生讲坛”
文章来源: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18-11-26 | 【打印】 【关闭】
11月2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长宁园区4号楼4楼报告厅举办第十五期“东生讲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柴之芳为主讲嘉宾,为上海硅酸盐所近百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作了题为“分子影像和精准医学”的精彩报告。上海硅酸盐所党委书记李正华,副所长杨建华、王东出席讲坛,讲坛由王东主持。王东代表上海硅酸盐所向柴之芳院士作客第十五期“东生讲坛”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简要介绍了讲坛设立的相关背景。
柴之芳院士在报告中指出,精准医学是国家重大需求,也是人类健康的重大需求。基因组学帮助人们了解体内是否携带某种致病基因、疾病发生的几率等,但无法确定疾病发生的部位与范围,分子影像技术则有助于早期发现病灶,以便更及时、准确地进行治疗,为精准医学定靶。采用纳米探针可以实现分子影像中的信号基元和靶向基元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最大化。多模态成像和诊疗一体化的纳米颗粒的理性化设计能实现诊疗过程的良好稳定性、高精准性和强杀伤力。柴院士举例介绍了几类有效的多模态探针,如超小Cu2-xSe纳米探针、制造肿瘤乏氧环境和微酸环境的WO3-x纳米探针、可降解的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分析了它们的基本特点、合成与表征、治疗效果与毒性等。柴院士认为,精准医学需集“稳、准、狠”为一体,同时发展影像技术尤为重要。我国在肿瘤等疾病核医学显像剂的研究上取得了系列进展,研制了一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但发展简便、安全、多模态、多靶点、高分辨分子影像技术的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
报告会后,杨建华代表上海硅酸盐所向柴之芳院士赠送了纪念证书,柴之芳院士为“东生讲坛”第十五期讲座签名留念。
柴之芳,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放射化学专业。1980-1982年获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科隆大学从事核技术研究。曾在美国Purdue大学、法国Strassburg核中心、荷兰Delft大学、ECN能源中心、东京都立大学等地工作,长期致力于放射化学基础和应用研究。现从事核能放射化学和放射医学研究,组织了多项基金委重大和重点项目。共发表SCI论文650余篇,包括Nature及其子刊,ChemSoc Rev,PNAS,JACS等,中文著作8本,英文5本,在国际重要会议作大会或主旨报告80余次。曾任或现任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领衔委员(Titular Member)、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以及其他5个国际组织的委员;RadiochimicaActa等4本国际刊物及中国科学等10本国内刊物的编委或副主编。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和部委级奖9项。2005年获国际放射分析化学和核化学领域的最高奖-George von Hevesy奖,是发展中国家第1位获奖人。获汤森路透(2014年)和爱思唯尔(2016年)在药理和毒理学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称号。
柴之芳院士作报告
赠送证书
讲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