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研究所在有害蓝藻影响浮游动物功能性状方面取得进展

文章来源:城市环境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22-06-09  |  【打印】 【关闭

  

  有“水体癌症”之称的蓝藻水华是威胁湖泊和水库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是全球性水生态环境问题。在水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通常能够以藻类为食,进而通过下行效应调控藻类动态、维持生态平衡。同时,产毒水华蓝藻也能够影响浮游动物的生理生态。浮游动物与蓝藻相互作用是淡水生态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前期研究发现水华蓝藻拉氏尖头藻的暴发性繁殖强烈影响水库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并显著改变了真核浮游生物的物种共存关系,然而浮游动物功能性状如何响应拉氏尖头藻的变化,我们仍然缺乏系统深刻的认知。

图1 福建两座水库拉氏尖头藻生物量的时间变化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水生态健康研究组(杨军团队)选择中国东南地区水库常见丝状蓝藻(拉氏尖头藻)为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野外观测、结合稳定同位素和贝叶斯混合模型,研究了产毒水华蓝藻对浮游动物功能性状(生长、繁殖、陆源碳利用和同位素生态位)的影响。室内控制条件下,以枝角类裸腹溞为对象,设置栅藻(绿藻)单独喂食、拉氏尖头藻/栅藻混合喂食、拉氏尖头藻单独喂食处理组;结果发现与单独喂食栅藻相比,单独喂食拉氏尖头藻能够抑制裸腹溞的生长和繁殖,然而拉氏尖头藻/栅藻混合喂食处理组中,这种抑制作用被大大削弱。野外观测结果显示,拉氏尖头藻对浮游动物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自然水体中其他藻类的存在形成“网络缓冲”,削弱了拉氏尖头藻对浮游动物的直接作用。但是,水库中高密度拉氏尖头藻却降低了枝角类对藻源碳的利用,提高了枝角类对陆源碳的利用,而桡足类对陆源碳利用比例没有显著变化。此外,高密度拉氏尖头藻还增加了水库中浮游动物群落生态位宽度,降低了类群内的竞争,因此提高了类群间变化(物种选择)对浮游动物群落生态位变化的贡献。

  该研究揭示了拉氏尖头藻对浮游动物功能性状的生态影响,加深了我们对蓝藻与浮游动物相互作用的理解,为湖库生态管理和有害蓝藻水华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研究成果以Invasive and toxic cyanobacteria regulate allochthonous resource use and community niche width of reservoir zooplankton为题发表在海洋与淡水生物学领域国际期刊Freshwater Biology, 2022。已毕业博士生高肖飞、王文平、Jean Claude Ndayishimiye为共同第一作者,杨军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拉氏尖头藻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