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进展

水系离子电池研究获进展

发布时间:2013-07-05 【字体: 】【打印】 【关闭
记者今日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在水系离子电池研究中获重要进展,首次提出用锂钠混合离子电解质这一全新理念构建新型水系离子电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报告》。
 
传统的以有机溶剂为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但存在安全性低和成本高的问题。与之相比,水系离子电池具有价格廉价、无环境污染且安全性高等优点,在大规模储能体系中具有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然而,目前适用于水系钠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极为匮乏,这成为阻碍钠离子电池发展的瓶颈。
 
为此,宁波材料所动力锂电池工程实验室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新型水系锂钠混合离子电池。这类电池的一极采用选择性嵌入/脱嵌锂离子的化合物为活性材料,而另一极则选用选择性嵌入/脱嵌钠离子的化合物作为活性材料,同时以锂钠混合离子水溶液作为电解质。
 
得益于其独特的工作原理,这类电池不但能储存电能,而且还具有分离锂离子和钠离子的功能。电池可通过反复的充放电过程来实现对锂离子和钠离子的富集,与现有其他化学分离技术相比,此操作更为简便且更加绿色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