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进展

上海有机所在有机半导体材料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13-07-08 【字体: 】【打印】 【关闭

有机晶体管由于质量轻,可大面积制备和可应用于柔性基底的特点,在柔性显示、电子标签、传感器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高性能有机半导体材料是有机晶体管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有机晶体管应用的基础。近期,上海有机所李洪祥课题组在p-型和n-型高性能有机半导体材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p-型高性能有机半导体材料方面,设计合成,并发展了一种高效的、克量级合成6,13-二氯并五苯(DCP)化合物的新方法(J. Mater. Chem. 2012,22, 10496-10500)。该化合物显示了高的空穴迁移率,其最高迁移率达9.0 cm2/Vs。研究发现DCP分子在固态中的π-π堆积和大面积的π-π重叠是其呈高性能的原因。与并五苯等有机半导体材料不同,DCP在不同的组装条件下呈相同的晶相,这为构筑高重复性的器件提供了基础(Advanced Materials, 2013, 15, 2229-2233)。

6,13-二氯并五苯(DCP)

n-型高性能有机半导体方面,在合成了高性能并四噻吩醌式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基础上(Chem. Mater. 2011, 23, 3138–3140),进一步设计合成了具有更高共轭长度的寡聚噻吩醌式有机半导体材料,并详细研究了烷基取代基位置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烷基取代基对分子在聚集态的堆积和器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这为新型高性能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上述结果发表在Adv. Funct. Mater. 2013, 23, 2277-2284上,并被选为VIP paper。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上海市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