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进展

科学家揭示FANCM-FAAP24复合物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分子机制

发布时间:2013-09-10 【字体: 】【打印】 【关闭

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于93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丁建平研究组关于FANCM-FAAP24复合物的最新研究成果。 

范可尼贫血症(Fanconi anemiaFA)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除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外,还伴有多发性先天畸形,并易患多种癌症。范可尼贫血症特征之一为细胞染色体的不稳定性,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参与DNA链内交联损伤修复过程的15FA蛋白与FA的发生相关。其中FANCM通过不同的区域分别与MHF1-MHF2复合物和FAAP24发生相互作用,在FA通路的起始阶段发挥重要的功能。丁建平研究组近年来从事FA通路相关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先前已报道了MHF1-MHF2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初步阐述了该复合物参与DNA结合并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分子机制。FANCMFAAP24属于XPF家族,FANCMC端和FAAP24都含有核酸酶结构域和一个(HhH2结构域,二者通过这两个结构域发生相互作用,将其它FA蛋白招募到DNA损伤区域。FANCM-FAAP24复合物是下游FANCD2发挥功能所必需的,同时它们还参与了ATR介导的细胞周期检查点等多种生物学途径,在维持细胞染色体稳定性过程中的十分重要。 

丁建平组博士生杨荟等人解析了人源FANCMC端区域与FAAP24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人源FANCMC端区域与FAAP24都含有一个核酸酶结构域和一个(HhH2结构域,与XPF家族其它成员的结构非常相似。通过结构比较和序列分析,表明FANCMFAAP24的核酸酶活性中心的整体结构和关键氨基酸的侧链走向都与XPF家族其它成员非常相似,但是二者活性中心发挥酶活的关键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导致活性中心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致使FANCM-FAAP24不具有核酸酶活性。此外,XPF家族其它成员的活性中心区域表面大部分带正电,而FANCM-FAAP24复合物活性中心区域表面大部分为电中性,不利于DNA的结合。进一步生化数据也表明FANCM-FAAP24的核酸酶结构域几乎不能结合DNA,推测这也是FANCM-FAAP24丧失核酸酶活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结构域缺失的截短体的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FANCM-FAAP24复合物的(HhH2结构域对它在染色质上的定位是必须的。通过结构比较以及表面氨基酸的保守性和带电性分析,提示FAAP24的第一个HhH结构域可以结合DNA,进一步生化数据和免疫荧光数据显示,该区域对FANCM-FAAP24在染色质上的定位至关重要。另外,研究结果还提示FANCM通过与FAAP24MHF1-MHF2形成的复合物分别与损伤DNA的单链和双链区域相结合,来特异性识别和结合DNA损伤区域。这些研究成果初步阐述了FANCM-FAAP24-MHF复合物在DNA修复途径FA通路中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     

该项工作得到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