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进展

健康所揭示激素诱导型骨质疏松的发病新机制及干预策略

发布时间:2013-11-21 【字体: 】【打印】 【关闭

近日,国际生物医学重要学术期刊《Cell Death and Disease》在线发表了健康所戴尅戎研究组题为“Dexamethasone shifts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from osteoblasts to adipocytes by C/EBPalpha promoter methylation”的研究论文,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定向分化命运选择及调控的角度,揭示激素诱导型骨质疏松的发病新机制及治疗靶点。  

博士研究生李姣等在戴尅戎院士及张晓玲研究员的指导下,发现临床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在发生骨质疏松的同时,骨髓中出现大量的脂肪组织。在本研究中,他们从BMSCs定向分化调控的角度出发,来找寻激素诱导型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及其中的治疗靶点。研究发现,经过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处理后的BMSC更容易向脂肪细胞分化,而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降低。进一步实验证实地塞米松可以抑制成骨细胞分化中关键的Wnt/beta-catenin通路,导致启动脂肪细胞分化的转录因子C/EBPalpha启动子甲基化受到抑制而高度表达,在后者的作用下BMSCs在成骨分化条件下也转而分化为脂肪细胞。同时,研究中通过抑制C/EBPalpha或者重新激活Wnt通路都成功挽救了地塞米松导致的成骨/成脂肪分化失衡,为临床上治疗激素类骨质疏松提供了新思路及药物靶点。  

此项课题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上海市科委及上海市教委的经费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