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进展

手足口病易感性免疫机理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发布时间:2015-01-28 【字体: 】【打印】 【关闭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手足口病易感性免疫机理研究中获得重要突破,相关研究成果123日在线发表于传染病领域著名国际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 

手足口病是由EV71等多种肠道病毒感染而导致的传染病,感染人群主要为5岁以下的儿童。自2008年手足口病在我国爆发以来,已经成为我国每年感染人数最多的第一大传染病。2014年感染病例已经超过256万,严重影响儿童健康。

与婴幼儿易感EV71相似,低日龄幼鼠能够被EV71 感染致病,但目前国际上尚缺乏对年龄依赖性的EV71易感性机制研究。上海巴斯德所博士研究生朱凯、杨钜皓、杨春富及硕士研究生罗开明等在冷启彬研究员的指导下发现新生小鼠易感EV71iNKT细胞的发育过程紧密相关。 刚出生的乳鼠缺乏iNKT细胞,极易被EV71感染致病,在适应性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的幼年期,iNKT细胞对保护幼鼠抵抗EV71感染至关重要。机制上,被EV71感染后的iNKT细胞需要巨噬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来激活,而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激活树突状细胞时却无法发挥作用;而且iNKT细胞的激活依赖于TLR3信号通路。此外,巨噬细胞分泌白介素-12和递呈的内源性脂质抗原都对iNKT细胞激活不可或缺。研究结果为婴幼儿易感EV71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提示调控iNKT细胞的功能有可能成为治疗手足口病等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治疗靶点。

该项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白丽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秦成峰教授、同济大学葛宝学教授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沈浩教授的支持和帮助,获得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