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进展

上海天文台举办“人类距离登陆火星还有多远”主题沙龙

发布时间:2016-05-30 【字体: 】【打印】 【关闭

中国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宣布将全面启动火星探测任务,并将于2020年发射探测和着陆巡视的火星探测器,中国火星计划的全面上线,再次掀起了一股全民航天热潮。 

“人类距离登陆火星还有多远?”带着这个公众最关心的发问,上海天文台联合钱学森图书馆于521日共同举办了2016上海科技周、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沙龙活动。活动邀请到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天文台邵正义研究员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509所深空室陆希副主任两位嘉宾,与现场100位观众探讨火星探测的话题。 

本次沙龙从之前热映的科幻电影《火星救援》谈起,两位嘉宾分别从科学和技术的角度,分享了火星探测的科学意义和工程难点。邵正义研究员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为话题,回顾了天文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行星科学的最新进展,特别是人类目前对火星研究的已知与未知领域,引发观众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探测火星。陆希研究员介绍了中国深空探测的未来发展规划,以及中国的火星探测计划,同时让观众认识到,深空探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多个科学、工程、技术领域进行研究。 

沙龙还回顾了《火星救援》的精选片段,邀请两位嘉宾从影片谈起,与现场观众交流。现场许多青少年脑洞大开,向两位嘉宾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问题:“火星上水去哪了”、“未来我们能去火星居住吗”,邵正义研究员还介绍了活动第二天就将迎来火星冲日,号召青少年关注火星,更要学习科学知识,为天文和航天事业做好准备。 

2016年正值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5周年,活动当天,由中国自主设计的火星车模型也亮相钱学森图书馆,让观众有机会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的火星探测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