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进展

植生生态所揭示了miR156f-OsSPL7-OsGH3.8途径调控水稻株型的机理

发布时间:2018-08-31 【字体: 】【打印】 【关闭

  2018年7月25日,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苗雪霞研究组以时振英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的题为“Modulation of plant architecture by the miR156f-OsSPL7-OsGH3.8 pathway in rice”的研究论文。分蘖数和株高是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的两个主要株型特征。生长素和microRNA156广泛参与植物发育和生理过程的调控,暗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该研究筛选得到一个水稻T-DNA多蘖矮秆(cd)突变体。T-DNA插入位置非常接近miR156f基因并造成其上调表达。过表达miR156f的植株的株型与cd突变体类似。相比而言,过表达miR156f靶向模拟物(MIM156fOE)的植株分蘖数减少,株高增加。遗传分析表明,OsSPL7是miR156f的靶标,可调节植物株型。过表达OsSPL7的植株分蘖数减少,而OsSPL7 RNAi植株的分蘖数增加,株高降低。研究人员还发现OsSPL7可与OsGH3.8启动子直接结合以调控其转录。过表达OsGH3.8和OsGH3.8 RNAi分别部分互补了MIM156fOE和cd突变体在株型方面的表型。 

  该研究结果表明,miR156f-OsSPL7-OsGH3.8途径可调控水稻的分蘖数和株高,从而介导miR156与生长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本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100600, 2017YFD0200900), 转基因专项 (2014ZX08009-003-003)以及SA-SIBS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jxb/advance-article/doi/10.1093/jxb/ery273/5058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