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进展

城市环境所在污泥热解生物炭制备陶粒及其重金属固化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18-10-31 【字体: 】【打印】 【关闭

  污泥热解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国内外对于热解产生的污泥生物炭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依然不足。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清洁能源技术与炭材料研究组着眼于污泥生物炭重金属含量高、固化不完全且未被规模化安全应用等难题,紧紧围绕污泥生物炭资源化利用这个目标持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本研究充分利用污泥生物炭中铁、炭、硅、钙、铝等有效元素,通过高温烧结工艺制备出能够大规模应用的陶粒产品,阐明其中典型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并开展环境风险评估。研究发现,以污泥生物炭为原料制备的陶粒,重金属固化稳定机理与重金属新物相的形成和无机矿物玻璃化密切相关,TCLP浸出浓度显著降低,无应用生态风险。该技术研究实现了污泥生物炭的资源化循环利用,为污泥热解处置终端产物污泥生物炭的安全应用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思路。 

  研究成果以“Immobiliz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ceramsite produced from sewage sludge biochar”为题发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628–629 (2018) 131–140。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重点项目(IUEZD201402)、福建省工业引导性重点项目(2015H0044)、中日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项目(2016YFE0118000)、天津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6YFXTSF00420)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