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进展

上海药物研究所“鸡尾酒”递药策略为有效改善乳腺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8-12-07 【字体: 】【打印】 【关闭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制剂中心博士研究生郎天群等在尹琦副研究员和李亚平研究员的指导下,运用了“鸡尾酒”递药策略为有效改善乳腺癌治疗提供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于2018年12月6日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21.95)上。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在女性癌症患者中位居首位,其转移与复发也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化疗与免疫治疗相结合已成为近年来癌症治疗的研究热点,但肿瘤干细胞(CSC)往往对T细胞耐受,且CSC在肿瘤组织中比例较低,化疗药物对CSC的靶向性差。

  针对此难题,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鸡尾酒递药策略:通过构建时空可控纳米粒(PM@THL),将针对普通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化疗与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整合起来,PM@THL具有胶束-脂质体双层结构及酶敏感/酸敏感双重响应性,可有效将化疗药物紫杉醇、抗CSC药物硫利达嗪及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HY19991包载其中,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实验结果显示:PM@THL粒径在100nm左右,且不易被单核巨噬系统清除,药动学稳定性良好,递送至肿瘤组织部位时则解离为粒径约40-50nm的胶束,有利于被肿瘤细胞摄取,同时达到时空贯序释药目的。在转移性乳腺癌小鼠模型中,PM@THL可有效增加肿瘤细胞内药物浓度,肿瘤抑制率达93.45%,肺转移抑制率达97.64%。同时,受试组小鼠的肿瘤组织中CSC比例降低,杀伤性T细胞浸润数目升高,动物生存期大幅延长,给药周期结束后再次接种肿瘤,其瘤体积仍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该工作为防治乳腺癌转移与复发,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治疗效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该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创新群体基金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支持。

  原文标题:Cocktail Strategy Based on Spatio-temporally Controlled Nano Device Improves 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1806202

  

  图:(a)基于时空可控纳米粒的鸡尾酒递药策略;(b)小动物活体成像测定不同制剂静脉注射12 h后在各组织内的分布;(c)体内抗原位瘤生长效果;(d)各给药组荷瘤小鼠生存期;(e)体内抗肺转移效果。

  (供稿部门:制剂中心李亚平课题组,供稿人:尹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