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进展

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中心发表“园艺作物育种中的基因编辑技术”综述

发布时间:2019-10-18 【字体: 】【打印】 【关闭
  2019年10月8日,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中心郎曌博研究组题为"Genome Editing for Horticultural Crop Improvement”的综述论文。 该文系统总结了不同的基因编辑技术特别是CRISPR系统的优缺点,基因编辑技术在园艺作物上的研究现状,以及基因编辑在园艺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和挑战。
  园艺作物为人类的饮食健康,药用以及审美需求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农业生产一个重要部分。当代消费者对于园艺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了更高的需求。所以,改良园艺作物适应可持续生产要求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重点。
  该论文强调,有价值的遗传变异是作物改良的基础。传统育种中利用的遗传变异主要产生于自然过程或者是物理、化学诱变。这些变异发生概率低,突变位点不可预测,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长了育种周期。新兴的基因编辑技术则能够克服这些不足之处,已经在园艺作物研究中展现了巨大的科研与应用价值。目前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在园艺作物上主要集中于番茄和土豆,同时被编辑的目的基因主要是参与生长发育,代谢以及对外在环境胁迫的响应等基因。基因编辑的有效性和目的性,无外源DNA的再生遗传材料和遗传改良作物监管法规的开放正在促进园艺作物中的基因编辑的研究与应用。然而,该论文也提出:确定合理的目的性状,阐释性状的功能基因,提高编辑效率和分离无性繁殖作物中基因编辑引入的外源DNA等仍然是面临的挑战。
  植物逆境中心郎曌博研究组博士后许杰猛为论文的第一作者,郎曌博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同时朱健康研究组华凯博士也参与了论文撰写。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38-019-0196-5?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