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进展

城市环境研究所在沿海地区气态元素汞的输送特征研究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0-04-16 【字体: 】【打印】 【关闭

  在常温常压下,汞是唯一一种能以气态形式存在大气中的金属元素。然而,汞和汞的化合物多为剧毒物质,可通过食物链、呼吸作用、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对肾脏、肝脏、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均具有毒害作用,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威胁人体健康。研究表明,大气元素汞具有远距离输送的特征,污染来源受本地源和外来输送源共同影响。在传输过程中可与大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影响大气汞的归趋。以往大量的研究聚焦在元素汞的污染特征和来源解析上,而忽略了气团输送对元素汞污染成因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背景,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肖航科研团队在宁波市沿海地区开展了元素汞的观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海陆气团的交替变化是导致元素汞浓度发生波动的主要原因,大陆性气团可明显提高元素汞的污染水平。在污染过程中元素汞与SO2和PM2.5具有同步变化趋势,煤炭燃烧、工业排放等人为来源是造成元素汞污染的主要来源。来源于江西、安徽和湖北地区的远距离输送对长三角元素汞污染具有显著影响。基于元素汞的气团传输来源分析揭示了元素汞的污染特征和变化规律,可为大气汞的管理策略提供重要支撑。

    研究结果以Temporal variation and long–range transport of gaseous elemental mercury (GEM) over a coastal site of East China为题,发表于Atmospheric Research上。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