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进展

城市环境研究所对环境中人类病原菌及微生物污染溯源高通量检测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0-08-17 【字体: 】【打印】 【关闭

  人类病原菌及其引发的相关疾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因此,亟需发展高灵敏性、高特异性的诊断工具对这些病原菌进行监测并对其污染来源进行追溯对保护人类健康是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目前对人类病原菌进行监测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同时定量多个病原菌的丰度,这对综合评估微生物污染水平以及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是十分必要的;另一个主要挑战则是鉴定微生物污染来源,这对于环境管理者采取相关措施减缓或控制环境污染是至关重要的。

    本研究发展了一种高灵敏度(80%)和高特异性(99%)性的高通量荧光定量芯片,该芯片可以同时对23种人类病原菌的68个标记基因和10种粪源宿主的23个标记基因进行定量。同时我们基于该芯片对厦门13个海滨浴场的水体进行病原菌检测和污染溯源,并结合nanopore三代长片段测序技术对水体潜在病原菌进行检测。该研究发展的针对微生物污染监测和溯源的高通量定量芯片将为病原菌相关的健康评估提供有力数据,为保护人类健康发展相关环境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throughput diagnosis of human pathogens and fecal contamination inmarine recreational water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上,苏建强研究组安新丽博士为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基金的支持。

    论文连接

基于HT-qPCR分析的粪便污染溯源的标记基因灵敏性和特异性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