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进展

城市环境研究所在蚯蚓促进抗生素去除和抗性基因消减方面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0-12-07 【字体: 】【打印】 【关闭

  滥用或过度使用抗生素可促进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在环境中的扩散。环境中抗生素降解的主要途径是生物降解。蚯蚓作为土壤中的“生态系统”工程师,可以促进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但是,蚯蚓在去除抗生素和消减ARGs方面的效果仍不清楚。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苏建强研究组通过微宇宙实验研究蚯蚓对环丙沙星浓度和ARGs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添加处理中蚓粪样品的环丙沙星残留量和ARGs丰度显著低于对照处理,说明蚯蚓肠道可能是降低环丙沙星和消减ARGs的热区。此外,我们发现ARGs与蚓粪样品细菌群落结构密切相关,说明ARGs的消减可能是由于蚯蚓活动改变了细菌群落组成引起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蚓粪样品中Flavobacterium和Turicibacter丰度与环丙沙星浓度和ARGs丰度显著负相关,说明这两个属可能是潜在的环丙沙星降解细菌。这些发现提供了对抗生素抗性基因消减的重要证据,并强调了蚯蚓可能是去除抗生素和消减ARGs的有效选择。

    相关研究成果以Enhanced removal of ciprofloxacin and reduction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by earthworm Metaphire vulgaris in soil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蒲强博士为第一作者,苏建强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2017YFE0107300)、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22004, U1805244)、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蚯蚓促进抗生素去除和抗性基因消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