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进展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上海技物所研制两项载荷按计划有序开展工作

发布时间:2021-05-15 【字体: 】【打印】 【关闭
   5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迈出了我国深空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上海技物所承研祝融号火星车有效载荷——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将开展自检并择机开始工作。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结合主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探测和被动短波红外光谱探测技术,将开展火星着陆区表面元素、矿物和岩石高精度科学探测。 

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在祝融号火星车上的位置示意图 

  另一台上海技物所承研有效载荷在火星环绕器上工作,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已于228日顺利开机,期间对祝融号预选着陆区域进行了多探测,获取了火星表面高空间分辨率成像光谱数据、高光谱分辨率光谱数据以及对空间冷背景、定标灯及太阳光的定标数据。数据研判结果表明,分析仪获取的火星表面图像纹理清晰,遥测和科学数据正常。后续,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将继续利用多种探测模式,在科学遥感轨道对火星表面矿物种类、含量和空间分布进行探测分析,为火星表面物质成分调查和分析提供科学数据。 

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使用208元多光谱成像模式获取预选着陆区推扫图像(左:可见近红外;右:近中波红外) 

  乌托邦平原形成于诺亚纪,是火星北半球最大的撞击盆地。火星北半球可能存在“古海洋”,乌托邦平原位于推测的古海岸线内,多种地貌特征如壁垒撞击坑、凹锥、多边形地貌等指示乌托邦平原曾存在大量的水冰/挥发分,但尚未在乌托邦平原发现大量水岩交互的产物。 

  表面成分探测仪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将开展在轨和原位探测,为研究着陆区的物质成分、验证“古海洋”假说提供数据支持。 

预选着陆区与祝融号着陆点